“大有作为、大有希望的一代”
——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谈“90后”大学生的优秀品质
2012年是“90后”大学生成规模走出大学校园的第一年。6月2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全文刊发了上海交通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班全体辅导员的一封信,并就欢迎首届“90后”大学生走向社会刊发评论,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记者就“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专访了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
记者:当前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是“90后”,他们的思想、追求和风貌如何?
答:根据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综合表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近九成的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表示赞同;90.1%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表示乐观;逾九成的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98.7%的学生认同“诚信是做人之本”;近八成的学生表示有入党愿望,将“追求理想信念”作为入党最主要动机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
近年来,大学生身边可亲可敬、可学可鉴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共评选出162位道德模范,其中有15位大学生当选。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中4名是大学生。近8年来,表彰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共64名。从“鸟巢一代”到“海宝一代”,“90后”中国大学生们被国内外媒体誉为“中华民族全面崛起的群体担当”。
记者:“90后”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主流态势是怎样形成的?
答: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坚定信心、建章立制、形成合力,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灵魂和根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深入人心,实践育人工作不断推进,文化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保障不断夯实,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广大人民教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学生先进典型刻苦钻研、创新创业,关心他人、投身公益,自强不息、孝老爱亲。他们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精神激励着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记者:如何为“90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环境?
答:下一步,教育部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启动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就《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开展试点测评工作。二是启动“高校实践育人示范项目”,进一步推动形成实践育人工作合力。三是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征集、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精神、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和辅导员誓词。四是研究制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措施,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五是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发挥示范效应。六是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队伍、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光明日报北京7月3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张春丽 )